张海龙,男,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乡博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北京青年榜样、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北京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他是创业者,通过企业加村集体加村民共建的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助推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身为放羊娃,他不忘乡愁,竭尽所能反哺故乡;身为性情中人,他质朴温暖,让老有所依,让爱有处安放。没有一个标签可以定义他,他也从不需要被定义,他就是张海龙,让我们见到返乡创业人才的无限可能。 返乡创业 深挖农业产业潜力 2016年,张海龙同志放弃城市央企高薪工作,毅然归乡投身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使命之中,加入到国家“强农惠农富农”的行动中,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成立了北京市绿谷塔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思维,敢打敢拼。”这是群众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张海龙以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首先创建了“互联网+羊产业链”新的模式,并自主发明了6项国家专利,拥有6款软件著作权,利用互联网升级传统农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解决传统养殖业的痛点与瓶颈。带动京津冀周边260家养殖户增收,为农户提升经济收益1200万余元。 2017年,张海龙同志联合9位青年创建北京桃娃农业科技公司,以平谷大桃切入市场,专注桃产业链开发,专注开发精品鲜桃、桃干、桃罐头、桃木文创制品,大幅提升了桃产业的附加值和桃农的经济收益。通过一系列的惠民惠利措施,历经三载,桃娃科技公司通过“互联网+大桃模式”累计帮助桃农销售500多万斤大桃,在降低了桃农的种植风险的同时,还为农民带来了实际增收。通过认购模式和开展桃深加工产品回购,在新疆、湖南、内蒙、河北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2018年帮扶各地销售农产400余万元,助力脱贫攻坚。 创新突破 进军文旅休闲产业 2019年,张海龙看到家乡平谷有丰富的自然与农业资源、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文化,且是生态涵养区,因此定位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方向,创立了北京乡博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主营民宿及农旅结合的全域旅游项目。他通过“企业+村集体+村民+乡镇”四方共建的方式,打造乡村精品民宿及配套设施使农旅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已在平谷13个乡镇落地农业、文旅、民宿30个项目,示范带动了130余家民宿发展,吸纳返乡创业青年26人,带动平谷区农民就业150人,带动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帮助农产大桃销售652万斤。通过在每个乡镇落地民宿样板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除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解决本地村民的就业,带动农产销售外,张海龙同志也定期下乡开展农民培训会,为农民分享好的经验,带动农民创业,帮助农民运营自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与多家农民自营项目合作,完善民宿的配套设施,同时吸引区域周边游客到平谷游玩并为客户定制私人出行方案,承办各种活动赛事,带动农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反哺乡村 履行社会发展责任 为了创造更大社会的价值,在带动创业的同时,张海龙积极弘扬正能量,参与到社会公益工作中,担任团中央“挑战杯”大学生全国创业导师、京津冀创业联盟创业导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导师、平谷区青年创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开展各项创业培训并设置专家服务站,利用专业知识多次开展农业人才培训、紧急救护培训、大桃义卖、爱心送考、养老助残等公益活动,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咨询,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张海龙带领42家餐饮企业和103名青年志愿者,成立雷锋车队,共同开展“一同战‘疫’”爱心餐送温暖活动,持续为平谷区一线防控人员每天提供200-300份爱心夜宵,为16个乡镇和街道等防控点位,累计提供7231份爱心餐。带领雷锋车队志愿者为多部门运送防疫物资,并帮助农户销售滞销果品40余万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