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坊镇位于平谷区最西南部,南邻河北省三河市、西接北京市顺义区,镇域内有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镇域面积37.24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其中6个村已回迁上楼,常住人口29601人,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5641人,4个社区及搬迁上楼村人口13960人,流动人口长期在万人左右,人员构成复杂,每天往返北京城区、三河市的通勤人员较多,始终是平谷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之一。2022年12月疫情防控转段以来,马坊镇依托区卫健委、区市场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化镇内三级医疗体系建设,做实基层治理“微网格”,推动医疗用药保供稳价,保障了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提升了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一 优化三级诊疗体系 全力满足居民求医问诊需求 疫情防控转段以来,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区卫健委会同马坊镇聚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动态统筹医疗资源下沉,优化三级诊疗体系,形成了相互贯通、全面覆盖的医疗保障网络,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做强“主要渠道” 发挥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枢纽”作用 马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一级医疗机构,设有全科、内科、外科等8个诊室。疫情防控期间,区卫健委不断加大医疗资源统筹下沉力度,提升了中心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水平。一是保障日常接诊能力。中心坚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通过全院员工每日核酸检测,加强公共区域消毒确保医院环境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结合本医院患者实际,按照患者病种、治疗要求,对患者进行分类细化管理。根据不同患者类别、病情的轻重缓急,出台了分类管理方案,做到“不耽误一例治疗”。12月8日以来,门诊日均接诊量385人,高峰期达610人。二是强化危急重症患者转诊能力。中心建立区域医联体内“上转下交”模式,与医联体医院建立转诊机制,自12月8日以来,共向上级医院转诊重危病人4人,治愈率100%,为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建立了快速高效的绿色生命通道。三是提升重症患者平稳期的续惯治疗能力。重点承接二三级医院患者延续治疗,设置病床20张,承接患者延续治疗日均60人次,为居民最大限度提供医疗保障。让患者“上得来、下得去”,实现“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推动形成了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四是增强120急救转运能力。12月8日以来,将120急救站原有的4天一班调整为每天24小时值守,12月出车55车次,均为镇内急诊人员。最高峰一天接送7人次,2分钟内出车率达100%,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为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建立了快速高效的绿色生命通道。 建强“医疗网底” 发挥村级卫生服务站的日常就近诊疗作用 为实现患者诊治“应早尽早”,全镇共设立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人口分布规划设置,大村卫生服务站设立在村中心,相邻村卫生服务站设立在两村交界处。每个卫生站均配备1名乡医,设诊室、治疗室、药房,药品库存200余种,长期保证布洛芬等退烧药充足,医保系统已投入使用,已实现实时报销。安装医保远程诊疗系统,并配置24h智能药柜,村民可在家中接受医生的远程视频问诊,凭借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到24h智能药柜取药,足不出村即可实现从问诊到取药的“一站式”服务。以东店村卫生服务站为例,12月8日至1月7日,门诊接诊量共计533人次,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88人次,占总门诊量的72.8%,12月10日,接诊量达到峰值39人次,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走进“百姓身边” 发挥家医服务团队的定向服务作用 2022年12月10日,按照市、区两级部署,马坊镇组建了家医团队,共有工作人员77人,其中全科医师19人,护士15人,公共卫生专业5人,家庭医生助理38人,组成家医团队11个。77名家医已全部入驻马坊镇217个“微网格”,服务辖区2.9万人,实现了家医服务全覆盖。家医通过视频诊疗、日常走访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状态监测,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上门巡诊、指导居家干预措施,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治,最大限度降低向重症转化风险;及时发布健康防护知识,进行宣传答疑,切实减少群众对疫情的焦虑,明晰了自助路径。 二 抓实网格化治理模式 全力开展重点人群服务管理 做实“微网格”治理模式,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217个网格实现医务、警务、村干部、镇干部、党员志愿者全覆盖,全要素为广大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提供“零距离”服务管理。 摸清底数 利用“微网格”建立精准台账 镇党委充分发挥“微网格”优势,组织网格员通过入户调查等形式,逐户摸排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疫苗接种等情况。形成了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重症患者等9017人的重点人群精准台账,分别建立健康档案,确保全覆盖无遗漏,为后续开展分级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前移关口 利用“微网格”进行早期干预 由网格员帮助家庭医生在网格微信群亮明身份,公开个人联系方式,居民有健康、用药等方面问题直接在群内@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随时解答问题,给予指导。同时,居民可在网格群内获取最新防疫政策解读、健康知识宣传,切实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掌握科学自助方法,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重症率。12月10至今的1个月时间内,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从全年最高峰的日均610人下降至日均170人,发热门诊由最高峰的日均208人下降至日均3人,就诊人数明显回落,说明家医团队入驻一线,切实推动了轻症、微症居民自助,有效避免了医疗资源挤兑浪费。 主动服务 利用“微网格”开展精准帮扶 将9000余重点人群全部落到全镇217个“微网格”中,由网格员分别担任紧急联络人,网格内家医、民警、村干部、机关干部、物业人员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合力形成精准对接帮助机制。建立重点人群每日问询制度,网格员通过电话、微信或上门探视等方式,每日开展问询随访,及时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反馈重点人群身体状态,由家医团队为百姓提供问诊、送药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依托“微网格”为独居老年人上门送药近400人次,为失能失智未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送药232人次,帮助36名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进行视频远程诊疗,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三 畅通群众购药渠道 全力实现药品保供稳价 “疫情期间,群众手里有药才能心里不慌。”为保障居民购药渠道畅通,区卫健部门、市场管理等部门多渠道统筹药品资源下沉,在保障镇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销售主渠道供应充足的基础上,加强16个村级卫生服务站药品供应,保障村民地方病、慢性病、常态病、罕见病等用药需求。此外,协调保障镇域内10家药店作为辅助渠道的供应能力。2022年,镇卫生系统完成药品销售额2292.6万元,占全镇药品总销售额的77.8%。10家药店作为辅助渠道,销售655.2万元,占比22.2%。持续在营药品2000余种,保供药品全部有货在售,可满足镇域居民的用药需求,疫情防控转段以来,马坊镇始终未出现药品哄抢情况。 生命至上、人民为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马坊镇在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需要住院的都能住上,需要买药的都能买到,需要看病的都能看上”,甚至不出家门都能享受到问诊和送药服务,真正保障提升了广大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下一步,马坊镇将依托区卫健、市场等部门的帮助指导,进一步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统筹资源、分工协作,努力实现各类病症能够及时发现、提前干预、充分关怀、有效治疗,为每位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