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疫”线干部 对疫情防控知识迫切需求 与线下培训增加感染风险之间矛盾, 区委组织部创新培训形式, 采取分段式线上培训方式, 围绕贯彻落实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 最新要求、市区防控政策要求等内容, 通过线上专题辅导、 交流研讨、考学等培训手段, 组织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 区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 开展专题学习, 提高党员干部 疫情防控工作能力和水平。 平谷区疫情防控政策信息岗 学习研讨班(第三期)开课。 组织学员聚焦 近期中央、市委疫情防控相关会议精神 开展自学, 围绕常态化防疫背景下 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主题 进行专题辅导。
5名学员聚焦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基层治理,结合本地区实际总结经验、梳理短板弱项、提出意见建议,其他同志开展讨论。
闫凤娇(东高村镇党委副书记)
一是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压实责任,实现干部群众合力。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包村干部包片、党员代表包户的承包网络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入户敲门等形式,引导村民人人参与、自觉服从管理;运用好村民公约,实现相互促进、相互监督。 二是以“一抓到底”的决心,严格排查,推动卡口防控给力。坚持疫情防控人员日例会制度,对巡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通报,确保政策传达、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组建“卡口长”队伍,加强工作人员培训、督导,确保“四必一查”措施安排到位;成立镇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组,以明察暗访倒逼各方责任落实。 三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服务,强化复工复产助力。组成复工复产督督查指导组,实行差异化分类分批次有序复工复产;联合镇卫生院开展“上门”培训,引导各单位严格落实“四方责任”;抓好春耕生产,搭建农户与收购商的对接平台,主动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王长江(区政协专委会工作二室副主任)
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功能,动员党员干部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要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 二是发挥网格化治理模式的优势。深入探索网格化治理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围绕人、物、地、事件等探索建立立体的、完善的网格化治理体系;要根据本地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发展现状等,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网格化治理模式。 三是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基层社会自治的关系。增强社区自治能力,探索基层社会的多元主体治理,依托和整合各种力量,实现乡村社区部分公共服务的自我供给和自我满足;以社区服务为核心,对治理对象、服务内容进行精细划分,探索协商式的、合作式、恳谈式的服务方式,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
李海伶(平谷镇党委组织委员)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主题党日等活动为抓手,组织网格员、社区工作者、村干部、报到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到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探索将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与村民福利挂钩,全方位促进群众文明习惯养成。 二是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把防控一线作为淬炼干部、检验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阵地,对干部的职责、岗位、表现、能力素质等进行分析研判,加大在疫情防控一线甄选优秀村社区支部和干部力度,树立奖优的鲜明导向。 三是营造全民防疫、长期防疫的舆论氛围。利用微信公众号、广播等多种方式推送防控政策、最新指示等信息,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最新政策。挖掘镇村党员、下沉人员、卡口驻守人员先进事迹,营造学习榜样的社会氛围。每日关注网络舆情信息,及时辟谣并制止转发行为。
王海涛(马昌营镇党委副书记)
一是深化“党员包户”工作机制。强化党员包片、包户工作,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做到“两配合、三带头”(配合查、配合管、带头宣传、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清洁)。 二是发挥“代表”作用。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全力配合镇村开展入户摸排、防控宣传等工作,群策群力筑牢疫情防控网。 三是组建专业队伍。动员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及村“两委”干部等成立劝导队,进行定期巡逻。 四是用好下沉干部。将下沉干部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充实联防联控网络,对下沉干部进行每日纪实考核管理。 五是统筹抓好卡口电子化管理。实行“卡口长”负责制,引进“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快捷、高效防控管理。 六是动员社会力量。 发挥区域化党建作用,协调镇商会参与企业务工人员排查和企业防控工作落实,搭建供销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 七是抓好村民自治。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将其与村内福利发放和村民股权收益分配挂钩,引导村民树立村民自治意识。
张达岭(黄松峪乡党委副书记)
一是推进基层智慧化建设。发挥现代化科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基层治理中的优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加速推进基层智慧化建设,完善构建大数据平台,落实扁平化管理,让数据多跑路。 二是加强基层法治化建设。基层干部自觉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依法
|